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揹著相機的詩人&攝影個展




揹著相機的詩人

 




攝影個展



攝影個展

1:摘要
2:
大綱
3:研究動機
4:製作過程
5:預期成果
6展出心得
7:紀錄片及攝影展照片記錄
8:參考文獻










1:摘要

台灣,有著不諧調的市容和數一數二的相機密度,人手一台器材又總是抱怨無處可拍,幾個熱門景點永遠摩肩擦踵,身邊的景致卻不願關注,直到打開電腦,望著那一張張每天快步經過的街道,才驚嘆著怎麼可能,那些你我熟知的空間化作陌生的世界,彷彿所有的意外都為了攝影師而生,整個城市變成他的探索樂園。

2:大綱

此片是以職業攝影師為出發點,但一開始會以外行人對攝影師的觀點切入並慢慢聚焦到攝影師身上,本片會跟著一名主角攝影師張國耀為主要的拍攝對象,並會跟著攝影師的腳步進行,從規劃攝影行程再到開始取景與拍攝到最後的輸出並觀看攝影結果,其中每一張相片包含中的故事,理念等等。
如李屏賓-乘著光影旅行,運用影像,說出故事真實的拍攝攝影師對於每個作品的態度,生活是隨機而混亂的,攝影家的主要任務便是整理生活,在影像中賦予生活中有意義的形式(張國耀 暢專欄 2012)

3:研究動機

我們認為一張好的相片就像是一趟旅程。所以我們打算跟著攝影師的雙眼,看到一幕幕觸人心弦的畫面,經歷一場場新奇的旅程。              
   
相機,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實現「把真實的情景留下來」的願望;攝影,則是伴隨相機而生的藝術與學問。科技的進步,縮短了人們與攝影的距離,不論是推陳出新的入門款單眼、近年來引發風潮的微單眼相機,以及功能越來越佳的消費型相機,甚至是智慧型手機都有強大的拍照功能,如今走在街上,幾乎人人都有都具備著拍攝的工具,  
然而,相機的普及並不等同於人類對攝影的了解。

「攝影」與「拍照」背後隱含著不同的意義。(相機革命 人人都是攝影師/賴奕安 2014.11.06)

我很好奇攝影師是如何用攝影作品來啟發觀眾?
我不解攝影師如何不用話語就能與觀眾溝通?
我一直抱著疑問:攝影師如何把一張平面影像變成流傳百年的曠世巨作?
無論是擷取影像或輸出影像,數位輸出都是以傳統銀鹽品質表現為標的,進行新機材的研發,這也說明了傳統攝影有其不可抹殺力,彩色影像的相關研究成果很多, 然而褪去色彩後的黑白影像的研究卻是相對的少,它的精神在於「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有助於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相片 中的其它部份(沈昶甫,2007)。
     
     攝影界有句話說:「好照片是走出來和等出來的。」攝影就是要靠天吃飯,有時就算攝影家算好了季節與時間,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畫面。然而,必須常 懷感念之心,順著自然走,老天爺準備什麼、就接納什麼,想要拍的這次沒有、下次還可以來, 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李松茂 黑白攝影 創造藝術幻境2014.10
       
     而在今天,黑白影像已經很少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裡,而很多追求傳統攝影的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黑白影像創作浪潮,黑白攝影漸漸地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台灣攝影界空前繁榮的景象。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進步發展的同時,今天人們痴迷於彩色照片飽和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尤其是對景物的逼真還原等黑白影像好像漸漸淡出普通人的視野,因此有人擔心黑白影像終將走出歷史,可事實證明,繪畫沒被攝影取代,黑白影像也不可能被彩色影像淘汰。(西安美術學院 碩士論文2012)
很多人覺得,拍那些平常的東西都不夠放進攝影的範疇,覺得平庸的東西就只能有平庸的價值。但我不覺得是這樣,我認為這都是在幫這個社會,這個地球,記錄某種東西,或許現在的我們看來,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但其實當時間過去,也許那就成了另一種意義。(changee洪滋敏 2012)

4:製作過程

2014
暑假,開始著手進行新的紀錄片方案,因我們愛好攝影,所以打算記錄一位業界攝影師,透過他的眼睛來讓大家了解他的攝影觀,於是我們利用社群網站,向各個知名攝影師發送訊息,詢問是否願意讓我們拍攝專題,後來有一位張國耀先生馬上回復我們,所以我們決定拍攝他。
  
在影片拍攝的過程,我們每次都是先透過社群網站先聯繫張先生,跟她約時間地點,有時候是在工作室,有時候是他在工作場所或學校。
到了台北,我們都會帶著我們的相機,收音器材及腳架,作為拍攝的工具,經過了近十次的台北彰化往返拍攝,我們就進行剪接,等工作,攝影展部分,我們先個別企畫出,每個人的主題。

採訪當天是我頭一回目擊街拍中的國耀,脖子上掛著小相機,眼神總是靈活地四處飄移,從這身特質不難推敲他是荒木經惟思想的奉行者,「所有的瞬間稍縱即逝,相機收進包包裡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大概是發現我緊盯他的相機,國耀馬上對他「旅客式」的裝扮下了註解,但令人好奇的不只於此,我一直都想了解專注街拍的他如何定義這塊領域?「從我買相機的第一天開始,邊走邊拍就是我的創作方式,出了家門到回家的這段時間,不間斷地捕捉畫面對我來說就是街拍。」走到哪、拍到哪聽起來很隨興,不過他的作品卻不是如此隨便,穿越表象往往能看見更多的敘事內涵,關於故事性的要訣,他說一般玩家太過重視手法,講到街拍,10個人有8個會想到森山大道,高反差、晃動模糊成為一種意境的代名詞,乍看下具有衝擊性,然而解構第一印象後還剩下什麼?「如果沒有個人風格的支撐,手法上的臨摹很難創造辨識度,你要知道大師為什麼這樣拍,那些『看起來很有感覺』才會深化為精神內涵」。(Digi photo 霞客 丁  2014)

在進行拍攝,像是紹翔的系列是在攝影棚及菜市場作為拍攝場所,前一個禮拜先跟模特兒確認之後,
當天在進行拍攝,而我和李彥芬則是在攝影棚拍完所有相片。展覽部分,我們先去網路上買了35個相框,在展前前一天進行佈展                           
                    
第一天, 我們先把場地完整清潔,之後開始進行裱框的動作,
之後再洽詢場地負責單位,要求掛勾及梯子部分。
                                                                             
第二天正式開幕,我們邀請了師長們前來評分及建議,第三天我們馬上改善了師長建議改善的地方,並開始迎接觀賞的人潮,最後一天我們提前一小時進行撤展,花了兩個小時撤展及清潔完畢,我們學習到了辦一個展,其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2014,著手新計畫<<揹著相機的詩人>>


2014年初,透過網站徵求張國耀先生的拍攝同意




2014-2015開始進行拍攝作業




  2015完成拍攝作業,完成剪接,及攝影展部分拍攝完成




5:預期成果

我們想要讓大眾社會了解到攝影的本質,甚麼是攝影?
攝影不是真實, 因為光線, 視角和人眼所見已不同, 且拍攝的瞬間, 只是當下的片刻, 可能是人為佈置, 有意或無意造成的錯覺要在作品中傳達意義, 使得觀看者能夠停下來細細思索, 發掘出其中的意義。
 
攝影的作品,可以認識一個人,什麼樣的性格,會拍出什麼樣的照片,

黑白照片可 filter 彩色訊號的 noise, 更清晰地傳達訊息。
  

攝影要抓住某種張力,常見的方式是找出對比,把相機帶在身上, 遇到精彩的瞬間, 才來得及拍下來
要有預視能力, 看到某個的場景之後, 預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舉例來說, 某個場景有個假人作某個動作, 等待真人過來做類似的動作參觀攝影展,從中觀摩、學習。(攝影筆記貓之目2015)
  
現代中,攝影似乎是一件極為簡便,並且十分普及的人文活動。幾乎無人不會拍照,人們用攝影記錄捷運裡的廣告看板,我們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親友聚會的照片,由於數位攝影術的簡便實用,人們拍張照只需要按下快門。
   
然而,攝影是否真如人們所想的只要按下快門這般簡單?或許我們認為攝影十分容易,事實上,攝影是需要相當的條件同時成立下,構成一個機會才能進行的事。也可以說,現今的人對於攝影的本質所知甚少。因此,假使我們回頭來瞭解二十世紀的攝影,或許會提供我們不同於當代攝影本質的解讀。
(決定性瞬間攝影美學概念分析/張渟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2013)
   該怎麼樣去欣賞與觀賞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攝影該如何區分商業與藝術? ,攝影是最簡單但也是最困難的創作媒介,所以我們也想讓大眾去了解到攝影師的工作與思維是怎麼樣去完成作品,以及攝影師的創作理念與構思是如何透過相機去呈現出來,畢竟攝影是走在藝術的最前端,也可以說攝影是一門能屈能伸的藝術創作媒介,人類的生活當中已經脫離不了攝影,從手機到相機都融入在一班人的生活當中,所以在攝影普及之下人人都有相機的時代,職業攝影師是如何地去創造價值與差異性。

個人攝影展主題的部分大概是分成三類型,分別是回憶、快樂、夢幻三大主題去作呈現。
  
現在是一個消費社會,攝影的發展,當然也與消費文化息息相關。因為商業發達,攝影相關產業的成熟,攝影不再是貴族專屬的娛樂,而成了一種全民集體運動。而影像的高度發展,也讓某些風格社群成型。在設計領域中,尤其是視覺傳達設計領域所用的媒材,攝影影像的運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份。
(消費文化中攝影與設計的交會影響與意義/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唐蔚光 2013)
       
我認為攝影,必須要了解很多事物,才能拍出好的作品,多去嘗試,多去接觸。

6:展出心得

摔倒了就在爬起來,大學四年最重要的展覽終於結束了,現在回想起來展覽的時光真的是非常的有成就,來參觀的人數也超出我們的預期,雖然在辦展的過程中有遇到很多的問題與麻煩,但我們靠著團隊合作與溝通並去慢慢去化解麻煩與問題。
                                               
在專題製作上我們學到的不只是專業,也學到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相處,我們覺得這是比任何事情都還要寶貴的的一課,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如何租借場地與布置。
在這次得展覽當中我們有非常多的地方與細節沒有去注意到,例如:海報佈置、相框擺設、與作品介紹,在經過導師的教導下我們以最大的極限去完成了老師們所交代的目。 在影片部分我們也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 影片播放不順、字幕聲音沒對好、時間太長、旁白等問題,在老師們點出問題之後 我們已經重新的剪接製作並改進。



8:參考文獻

1:
喀報 相機革命 人人都是攝影師 賴奕安 16-十一月-2014
2: 決定性瞬間攝影美學概念分析/張渟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2013
3: 消費文化中攝影與設計的交會影響與意義/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唐蔚光 2013
4: 沈昶甫譯(2007)。數位攝影徹底研究。
5: 李松茂 黑白攝影 創造藝術幻境2014.10
6: 西安美術學院 碩士論文2012
7: Digi photo 霞客 丁  2014
8: 張國耀 暢專欄 2012
9: changee洪滋敏 2012
10: 攝影筆記貓之目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