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光是油漆和除草,不會讓國軍更好。


國軍戰力要強,最重要的是制度要好。制度好,效率才會高,士氣才會強,軍人才會有尊嚴,國軍才能吸引好人才。我相信,一個現代化、人性管理的國軍,就是募兵最好的宣傳。(蔡英文2016)

作品連結:
https://flic.kr/s/aHskyiRVDo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Retro AGE

主要是裡用舊設備圍成一個圈,裏頭的組成有舊電腦,舊錄影機,放映機

加上透過唱片機+擴大機撥放80年代金曲,和使用CRT電視來撥放老校友對我們想說的話等等

以下為三張概念範例,一些粗估的擺設方式和大小。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舊數位時代展覽策畫







我覺得好的設計就像一座橋,能把物品和人結合在一起。




台中科大於1979成立五年制日間部
而系上的舊設備大多數都來自於80s-90s
而我的作法是將這些舊器材當作媒材加上當時年代的流行文化
來進行一連串陳列與展示。


 透過年份將這些攝影設備統一擺放出來,加上電子風格背景的大型輸出;
然後我希望透過互動式媒體來展現舊器材,像是透過轉接的部分,讓舊型CRT電視可以及時放出在前面的觀眾影像(數位攝影機+電腦色差輸出)。

然後透過另外兩台電視機,撥放當時台灣80年代所流行的MTV或是節目等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236x/03/5c/fa/035cfa010c5537ee006e47b954ef5a9f.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5y7XcAbWsV_Xx6awcQFC38BA31kloTIzbhoC7Ra1gcgoT6EuBq-7b2YVWx3RbfAUvB2hKFpELwhEeFhG1_xpFP7p8rHQAgtRlPPYb3lAhJ8Ao7NSSbpwWNLRSsaqK3ieRwuJI99F3yPHH/s1600/13120469_1224858864198665_947651407_o.jpg http://archive.rhizome.org/artbase/31654/big/computer_installation_07.jpg
 上列為裝置藝術之參考範例,主要是讓舊電腦也能開起來,運作起來,讓他過電具有光影效果,聲音部份我打算利用唱片機來做撥放80年代流行金曲(使用現有唱片);而兩者將讓展場具有聲光效果!!然後也不失舊設備展出及校友年輕歲月的回憶。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台灣在80年代受到美日文化之影響

https://www.crossed-flag-pins.com/Friendship-Pins/USA/Flag-Pins-USA-Taiwan.jpg
 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強國。除了蘇聯等第二世界國家以外,皆不
免受其影響。尤其在美國國會通過馬歇爾計畫以後,美國在歐洲以及亞洲的影響力,更是難以想像。

二十世紀後半,其時已值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中國大陸全面赤化的地步。台灣做為防堵共產主義戰線,美國自然不能輕易以待。於是大量的美援進入台灣,許多老 一輩的都曾經歷過當時那以『中美合作』織成衣物的年代。此外,美軍的駐防,也使得一些地方產生了文化交流,如台北市的北投與圓山等地,仍保留了許多當時的 文化影響,而保齡球也是那時由美軍帶入。
除此之外,美國的流行音樂文化亦影響台灣甚重,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便以上舞廳跳舞,聽著西洋音樂為時尚。在楊德昌導演的電影裡,我們可以見到許多那個年代,台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這些影響一直持續到中美斷交以 後,乃至台灣解除戒嚴,成為民主化的國家後。由於新自由主義之故,仍對於美國的文化依賴甚深。其中最顯著的便是好萊塢的電影受到廣泛大眾的喜愛。除了其文 化上的強勢因素之外,美國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對台灣施與的援助,以及對於西方民主國家的美好想像,都使得台灣民眾心神嚮往,以致於輕易地接受了美國各 式各樣的文化。

長久以來,美國在台灣社會就享有一個特殊崇高的地位。
從胡適、李遠哲、一直到馬英九、張忠謀,再到李安、王建民,百年來中 國第一流人物都挾著從美國載譽歸國的名頭在這塊土地上展開他們的影響力。韓戰之後,台灣又實質上成為美國的藩屬國。我們從小到大,在觀念、制度、器物三個 層次上,無一不受美國影響。我們之如此熟悉美國,以致於我們幾乎不曾去反省美國這個外來文化的輸出者與我們本身的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甚至,我們根本不曾 意識到美式文化是一個入侵者,因為關於美國的一切已經太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西洋搖滾與Disco混合型態的歌曲翻唱,在沒有版權的年代,同時意欲擺脫傳統文化包袱的青年,投身於西洋搖滾與Disco舞風的翻唱,強化走在現代主義潮流下的青年文化表徵
此時著名的一些翻唱歌曲,也成了後來新生代歌手再次翻唱編曲的對象。
例如:高凌風翻唱《冬天裡的一把火》。




電視媒體伴隨流行音樂的市場熱絡而加入戰局,
綜藝節目的製作形態如是產生:例如:張小燕的「綜藝一百」為最佳的實例。
該節目於1979年開播,其中不少單元結合流行音樂暢銷排行榜的概念,創造節目高人氣的收視率,像是:《創作歌謠排行榜》、《國語歌曲排行榜》、《流
行歌曲暢銷排行榜》以及《 流行歌曲暢銷金碟獎》等單元。





為了塑造青少年偶像,唱片公司在行銷的策略上以吸收外來文化搶攻本地市場,
例如:歌林唱片公司刻意打造「雙寶」 玉女形象:歌手金瑞瑤的造型參考日本偶像歌手中森明菜,推出精心打造的專輯《飛向你飛向我》(1982)、歌手林慧萍《倩影》(1982)則是模仿松田聖子的形象。



前提除了提到迪斯可及搖滾元素來自於歐美文化,其中80年代也受到日本流行文化影響



服飾裝扮或者音樂都吹起哈日風:飛碟唱片公司據此概念,複製日本傑尼斯「少年隊」的青春少男組合,「小虎隊」便由此而生,進攻學生市場, 掀起一股偶像熱潮,歌迷年齡層出現低齡化人口結構。






Magnum Magnum

http://digitalspyuk.cdnds.net/14/41/1280x857/gallery_tv-nbc-magnum-series-02.jpg
(photo by Marc Riboud)
要閱讀攝影相關書籍,絕對不會沒有瑪格南!

市面上關於瑪格南的攝影集不勝枚舉,但是這本攝影集特別的是,他每個章節,都是非開介紹每個瑪格南攝影師,然後後面再請另外一位馬格南攝影師替那位攝影師做評語;一來如此,我們可以知道攝影師對於攝影師的評論和觀點,十分有趣。

收藏在書中的每一幅作品張力十足,在觀看照片的時候,都會深深地被相片中的故事所吸引,馬格蘭攝影師涉及的主題相當廣泛,從戰爭、家庭、毒品、貧窮、宗教、政府犯罪、到慶典等,但無論是哪個主題,全都帶著美感與對人的關懷。

瑪格南的攝影師都是反戰的,愛好和平的;因此許多的作品都是攝影師義無反顧地走向前線,冒著風險去拍攝這些作品,像我們展現出戰爭的殘酷並同時提倡和平。

Susan Meiselas 如此形容 Robert Capa : 「卡帕有一次寫道:『永遠只能站在一旁,除了記錄一個人的苦難之外,什麼也不能做,是很不容易的.』而他做到的就是這件事:他記錄下他們家園與希望的徹底 毀滅.……然而在他對戰爭後果的紀錄中,卻沒有意思冷酷疏離.卡帕拍下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儘管如此,他並未選擇做一個戰地攝影師.他從沒有天真到以為自己 的照片可以讓戰爭結束.他拍攝戰爭,一部分因為那是他自己的戰爭;他支持他所拍攝的那一方,因為作為一個反法西斯的人,一個參與其中的人,他相信他們.只 是他用的是相機,而不是步槍,而且,他願意為此犧牲自己的生命.」(p.88
Larry Towell 在論述 Thomas Dworzak 的作品時,說記錄了世界上大部分悲劇的Thomas Dworzak: 「他並沒有像其他許多攝影師一樣變得冷漠,因為他在政治的爾虞我詐之中,設法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種子.門打開了,真理依然存在:每種因仇恨而起的行 動,都會引起反對仇恨的行動;每個暴力的動作,都會帶來反暴力的動作.這些照片提醒了我,攝影師可以在黑暗與駭人的時代,藉由觀察小小的美麗、小小的希 望,救贖自己與身邊的人.」(p.138

elliott_erwitt_quote_03 

“攝影是個挺簡單的東西。你只要對你看見的事物作出反應,然後拍很多照片。”

 

elliott_erwitt_quote_05

”整個攝影的重點就是你不必再用言語去解釋什麼。“